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现状及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审计学     |     by 思玛特SMTRU     |      2019-08-14


  1、 平衡计分卡概况

  平衡计分卡由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和诺朗诺顿公司总裁 David Norton 于1992 年在一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中提出,从此,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代替传统财务指标评价的全新企业绩效评价工具,被应用于企业的各项业务评价中,弥补了传统财务指标的缺点,从财务、客户、业务机构,流程,学习,成长 4 个维度衡量业绩,重视客户、供应商、雇员和技术创新等对企业实现长远战略目标有深远影响的因素分析,是传统财务评价指标的重大突破,能够有效地评价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中的各项指标。

  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现状

  “内部审计绩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内部审计部门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不同类型的工作模式及有形的和无形的行为结果。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考核属于企业内部门级别的绩效考核,需要制订可参考的预定标准和相关流程,全面、系统地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过程、细节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这是理论上的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但实际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是没有办法根据具体指标来衡量的,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仅仅对计划完成程度、资金使用情况、审计报告提交时效等进行定量考核,不利于内部审计绩效的正确、全面反映。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考核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2.1 实际考核与组织目标脱节

  作为有效的战略实施工作,绩效考核是对组织内部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监督,必须逐层分解、逐步落实,具体到每个员工,让组织目标和每个员工的行为相一致,保证组织内成员行动的方向性,确保他们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尽最大的努力。而当前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缺乏这样的严谨性。

  2.2 考核指标不够完善

  现代化内审职能包括确认、考核、评审、咨询等多项服务,但在实际应用中仅有考核、评审职能在发挥作用,咨询服务职能使用甚少,而咨询服务职能却是内部审计价值的重要体现。

  2.3 考核指标缺乏体系性

  体系性的缺乏是现行内部审计考核的不足,内部审核指标体系逻辑化,而不是以往的单项指标罗列,是内部考核全面化、准确化的发展方向。

  2.4 考核缺乏长期化导向

  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多的是对已有工作成果的审核,前期和后期的考核缺乏明确的考核指示,长期化导向的缺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和贡献展现不完全,甚至会产生内审工作无长期化导向的错误认识。

  2.5 考核模式缺乏刺激作用

  当前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模式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全方位地反映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体现也不够明显。

  3、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企业层面的绩效评价工具,还具有分层、逐级评价的绩效评价功能。平衡计分卡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逐级分解到相对应的部门、岗位、具体负责人员,形成不同等级和内容的平衡计分卡,比如员工平衡计分卡、部门平衡计分卡等。

  3.1 借用平衡计分卡设置绩效评价体系

  咨询服务是内部审计的第一职责,它通过为公司管理层、经营层、部门、业务、职工提供具体的确认性咨询服务,实现客户价值目标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实现公司长远经营战略目标。而内部审计业务在此流程中必须以高效、敏锐的视角,借助平衡计分卡设置绩效评价体系,使内部审计工作达到最优。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注重平衡计分卡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当在资金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考核能力。

  3.2 构建平衡计分卡考核指标体系

  3.2.1 构建客户层面的评价指标

  这里所说的“客户”是指内部审计部门的服务对象,包括经营层和管理层两大类,即经营层的经理、部门负责人,管理层的董事会、股东和内部审计委员会等。构建客户层面的评价指标,需要确定客户维度,也就是能够反映内部审计为其服务对象带来的价值,具体指标包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度、满意度和风险关注度、内审意见被采纳比例等。客户层面的评价指标值越高,内部审计的价值就越高,反之越低。

  3.2.2 构建业务流程层面的评价指标

  构建业务流程层面的评价指标,首先要确定业务流程的维度指标,包括前置指标、流程改进次数、节约额占全部审计费用的百分比、从审计工作结束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天数等,来反映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战略目标和业务创新价值。审计业务流程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注重效果的流程则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

  3.2.3 构建学习和成长层面的评价指标

  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与内部审计的价值密不可分,是反映内部审计部门职能提高、价值创造的重要指标。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是反映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和成长能力的重要衡量因素,具体包括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受教育背景、企业给予的培训费用数额、部门引进审计理论和方法的费用及更新率等。学习和成长指标反映的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创新能力,是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提升的源动力,最终体现内部审计服务客户的价值。

  3.2.4 构建财务层面的评价指标

  内部审计部门的财务指标反映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人员的财务支出,主要是人员内审技能提升、内部审计流程体系完善的财务性支出。内部审计财务层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审计费用、审计费用增长率、审计经费使用效率等,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约束性。不同类型的企业或者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内部审计财务评价指标都是不同的,而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性质、企业文化都会对企业内部审计财务评价指标的设置产生影响。其中,战略目标是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企业文化则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主体价值导向、理念和绩效衡量偏好的决定性因素。


【来源:思玛特SMTRU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思玛特SMTRU的观点,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本文来源地址:http://www.smtru.com/sjx/0Q4400932019.html


上一篇:浅析审计报告的写作方法
下一篇:内部审计监督模式向内部控制评价的转向


相关论文推荐:

内部审计监督模式向内部控制评价的转向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原则、问题及完善措施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内审的内涵、做法及实施效果 内部审计案例推理具体流程及实践
内部审计内置与外包对公司治理的双面影响与模式选择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梳理
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及其增值研究 关于金融内审工作的改进建议
内部控制与组织文化契合与互动的路径探索 当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