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下城市反空袭战的后勤保障工作探讨

 军事技术     |     by 思玛特SMTRU     |      2019-08-18


  1 城市空袭战战场环境

  城市空袭战具有突然性和间断性,且一般发生在大中城市,依照美军"五环"军事理论,被优先打击的目标依次为: 城市指挥中心、生产设施和输送系统、物资资源、作战部队、民心和对外关系[1],这就造成伤员有如下几个特点.

  1. 1 伤员分布广,军民伤员混杂 城市空袭战中,不论是常规炸弹散在投放还是少量新概念武器袭击,均会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军队和居民受伤人员混居其中.常规医疗体系已经不能适用.

  1. 2 伤亡人员量大,伤情复杂类型多 大中城市的建筑和人口密集,造成区域性军民受伤数量大量集中,包括爆炸伤、烧伤、冲击伤、挤压伤、外伤感染、多脏器衰竭和多源性休克等混合伤情并存,给救治带来很大难度.

  1. 3 交通及通信间断或瘫痪导致伤员难后送 现代城市的交通都依托高速公路、高架、轻轨,一旦空袭发生,很明显受袭区域交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即使采取空中、海上多种渠道后送,救治力量也受限制.

  1. 4 化工设施遭袭引发化学污染以及可能出现的核生化武器伤亡 城市遭空袭,化工设施受破坏很可能形成化学污染,造成次生伤害; 如敌方使用核生化武器,将给城市造成极大的破坏.

  1. 5 心理危机 城市空袭战后,由于伤害极大,因而对民众心理造成极大的恐惧感,由生理伤害演变成广大民众心理伤害,对于城市救援和后续建设将造成严重后果.

  2 城市反空袭战卫勤保障要求

  由于城市空袭战的特殊环境,城市的各级卫生机构按社区区域化网络分布,互相之间路程较近,这就要求卫勤单位在遇到城市空袭战时,及时做出应急反应.

  2. 1 军地联动保障统一协调到位 城市空袭可能造成部队和居民所属社区毁灭性破坏,因而在救治过程中需要部队卫生指挥机构和地方卫生指挥机构密切协调,共同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空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伤害.

  2. 2 区域化救护后送需通畅迅速 在空袭战后,由于交通和通信中断,原有医疗后送体系在一线基本不适用,这就要求在第一时间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医疗体系进行自救互救.

  2. 3 核生化武器防范措施要及时 核生化武器伤害巨大,主要是预防为主,了解和掌握核、化学、生物武器卫生防护技术对于整个城市能否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卫勤领导要保持头脑冷静、果断决策、大胆指挥、灵活机动、合理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员的死亡率[2].

  3 城市反空袭战卫勤保障的特殊性

  3. 1 卫勤指挥体系的特殊性 一般战争情况下,我国的卫勤保障指挥体系都是遵循"以军为主,以民为辅"的模式.而在城市反空袭战中却不同,受伤人员军民皆有,分散且因交通近乎瘫痪而难以后送.此时在组织战伤救援的过程中,卫勤指挥体系应以城市人民防空卫勤指挥部为主,由地方卫生部门、军队卫生部门和社会团体等方面的代表组成,下设医疗救护组、伤病员后送组、卫生防疫组、药材供应组.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局领导; 伤员后送组,由各医疗机构应急分队后送组组成,送往战略后方的由部队战区指挥部领导; 卫生防疫组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 药材供应组由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而军队卫生部门此时就是给予咨询和协助组织管理,按照区域划分和应急预案保障好本级部队的医疗救援,并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参与到城市医疗救援体系中,并根据战场实际需要,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上报战略后方军区联勤请求给予支援.

  3. 2 医疗救援组织形式的特殊性 ( 1) 医疗后送: 城市空袭战后,出现大量伤军民混合伤病员,部队医疗体系不能胜任大范围救治; 原有部队医疗机构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救治能力受限; 由于交通枢纽受不同程度损害,原有分级救治形式的医疗后送肯定受阻; 应充分利用城市医疗体系的优越条件,采取区域化的分级后送救治[3].具体分为一级救治、初级救治、高级救治和康复治疗四阶段: ①一级救治,即现场急救.由城市里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队驻城市的各类医疗机构派出的应急医疗分队人员、警务人员、消防人员、居委会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共同组成搜救队,按照行政划分区域,快速到达受空袭现场,利用多种手段( 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 ,搜索生命迹象,并对存活人员实行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必要的心肺复苏,并利用就近条件,使用各种便利工具,将伤员搬运至最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一级医院( 也可直接送至二、三级医院) .②初级救治,即早期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一级医院由有经验的医师充当导医进行分类,对一般伤员实行早期治疗; 对于危重伤员,进行补充急救,并适时登记和填写病历,利用便利的医保信息化资源共享后送系统,首诊医生填写转诊单,通过转诊系统,即可迅速将伤员所有基本资料、病历和各项检查结果显示到上级转诊医院,有效避免后送到附近的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时再挂号、登记、检查等烦琐手续和检查过程,为抢救危重伤员赢得宝贵的时间.③专科治疗.危重伤病员转诊到二、三级医院,通过挂号收费系统,便可以直接送到相应科室,接受较完善的专科治疗,继续全面抗休克和全身抗感染,防治创伤后并发症,对创伤后内脏并发症进行综合治疗,并开展肾透析、辅助通气和心、肺、脑复苏等.④康复治疗,包括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待伤员伤情稳定,运送途中无危险时,可由军地行政机关、卫生部门、运输部门的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组织指挥,根据需要设立临时后送医疗机构,通过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将伤病员送至战略后方医院( 或直接送至本市三级医院、有资质的专科医院) 对伤残人员进行残情鉴定,开展整形、矫正等项目,并辅以心理辅导,协商有关单位装配医用矫正器.( 2) 防疫防护: ①卫生防疫.由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挥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域性展开空袭战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各级防疫保障机构应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卫生防病知识教育; 开展环境、饮水和饮食卫生监督; 开展病媒生物防治; 坚持网络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指导空袭现场卫生工作; 参与尸体处理以及消毒工作.部队各所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除做好本级单位的卫生防疫任务外,还要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所属区域的地方防疫工作.②卫生防护.核、生、化武器、新概念武器袭击以及化工厂和加油站等遭袭击造成的损伤,由军队统一协调处理.对于核、化一类的袭击,各城市均驻有军队所属的防化团、营,以及军队"三防"医学救援力量,此时应直属城市人民防空指挥部,根据需要,快速到达指定区域,开设洗消场,首先指导防护,运用专业仪器,对沾染、染毒伤病员进行检测、检验、洗消、预防等工作,再送至城市各个驻军医院进行诊断、急救和就地治疗; 对于生物武器损伤,由军队"三防"医学救援力量和部队医院进行侦检察、检验、洗消、预防、诊断、急救和就地治疗.必要时军队从战略后方机构抽调相关专家组成工作组赶赴受灾区域进行相关指导.( 3) 心理干预: 由市政府派出的心理专家组、各医院职业心理医生、社区干部、志愿者以及中国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工程办公室共同组成.在专家组指导下,按社区范围,在第一时间访谈受袭人员和相关医护人员,并逐个进行心理筛查、对出现有心理应急反应的人员当场进行初步的心理干预.在医疗机构或防空避难所,可由专家对伤员和家属提供集体心理辅导,并可利用媒体资源,向市民宣传心理危机和精神健康知识.( 4) 药材保障: 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城市药材集团,按照平时的供货渠道,均可以向各类医院快速调配药材,特殊药品由部队医院战备药材仓库或联勤部药材供应站供给,血液由城市献血中心、各医院血库以及军队区域性血站提供,并可发动军民紧急献血,药材和血液在必要时可考虑由战略后方紧急调运.

  4 城市反空袭战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4. 1 全民自救互救的演练 汶川大地震后的生存数据说明,70%左右的受灾人员都是靠自救互救而存活的,只有30% 是由后续到达的救援队伍救援存活的,因此,在防空应急系统建设中,应全面推动市民自救互救的宣传、训练、演练和法律化.各大城市基本都给市民发放了急救包之类的急救器材、药品和应急救援画册,而且每年都有防空演习,但全民意识未能真正得到提高,因此城市应按街道划分,在公共场所如地铁、公交车内、站台、社区宣传栏等部位部署电子屏幕,播放战伤自救互救以及紧急疏散通道的滚动演示,并有通往避难所的明显标志牌提示,社区干部要引导市民进行间断性防空演练,组织居民熟悉应急避难所和应急疏散通道,包括撤离、脱险与自救互救.尤其是地方医院医护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和红十字会等机构人员更要在平时经常性轮流参加工程急救和医疗救援等专题培训,以形成空袭战来临时的专业救援骨干队伍.并实行分级资质认证和技能考评制度,确保做到平时训练有素,战时熟练开展.

  4. 2 各医院模块转移及演练 反空袭战中,医院要快速高效地转入避难所并迅速展开救援工作,首先,在机动转移方面,应向部队卫勤请教,比如方舱的建设,必要时直接开到避难所,就地展开,做到展开即用,提高抢救效率; 二、三级医院应成立预备役野战医院,设定好一定数量的预备役队员,对此类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登记,每年至少参加 2 次军事演习,做好医院应急人才储备; 要求医院将模块转移纳入训练计划,提高模块化编组的可操作性和机动性,做好装备储备; 加强医务人员的野战外科知识的培训和演练,做好技术储备,以保障野战医院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应急救援任务,提高医院平转战的应急作战能力.在防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方舱的医院附近的避难所,应充分考虑医疗救护所的格局安排,预先做好救护所的建设,做到布局合理、科室齐全、安全卫生、配置科学,以便需要的时候,能做到开进即可使用.

  4. 3 防空应急救助系统建设 防空应急救助系统从属于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可借助医疗保险网络系统,建立军民结合、统一标准的综合数据库,解决后送体系建设.随着城市医疗保险软件的不断改进,应着力在伤员病历记录及各项影像检查结果共享方面加大投入,争取早日实现技术上的支持,以使防空应急救助系统在后送体系中发挥高速智能的作用.

  因此,在建设防空工程的时候,就应先见性建设好网络,统一数据接口、统一网络体制、统一标准代码,并从实战出发做好预案演练,保证发生空袭战时备用网络的通畅和高效运行,以使防空应急救助系统顺利直达最底层,使得后送体系和医疗系统统一规范,政令、军令在非常时期能够通畅运行.

  4. 4 军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军队卫勤在整个城市应急系统中虽不处于主导地位,但高技术条件下反空袭作战,在集中区域医疗救护、立体伤员后送、特殊药材保障、卫生防护以及其他因空袭而造成的次生灾害和维稳等方面均需要军队卫勤的大力支持.因此军队卫勤在平时的应急保障建设和训练中,应着力加强以下几个能力建设.( 1) 指挥能力: 着力提高各级医疗指挥机构在城市反空袭战中的应变救护指挥能力.做到三个到位: 思想认识要到位,要着眼于大局,提高认识,做好军民一体的医疗救护保障; 人员编制要到位,要根据指挥部的安排,将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医疗救护人员用在整个城市救援体系中; 制订预案要到位,避免应急预案过于原则性、概念性,通用性以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2) 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敌空袭行动突然,阶段性强,伤员发生的频率高等特点,卫勤组织要更加迅速、及时做出反应,就要加强卫勤保障的前伸一线支援保障能力和远程机动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立体投送( 包括空中和海上运送伤员) 的能力,平时在演练时就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可随时机动的物资储备工作,着重加强机动分队的应急出动能力训练和救护人员的工程救护训练以及加强阶梯式一技多能的人才储备队伍培养.( 3) 现场救治能力: 为提高我军现场救治能力,应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在编制少的情况下,应根据城市反空袭战的现场救治需要,着力培养一支以广大卫生士官为基础的以急救技术为首要任务的急救卫生员队伍,加速现场紧急救治和现场先期处置技术的培训推广,做到人人会自救互救,第一时间保证现场救治成活率.( 4) 军民融合救护保障能力: 提高城市空袭战中军民融合救护保障能力建设,必须建立高效顺畅的联合保障机制.首先,要构建军地统一的应急预警机制,把国家应急预警等级和军队战备等级分别对应起来,而且,在城市反空袭战中,军队战备等级要服从于国家预警等级; 其次,构建军地统一的任务指挥体系,在指挥用语和指挥方式上要实行统一规范,防止因军地指挥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任务指挥出现混乱局面而影响整个救援任务; 还要建立同步的药品器材物流平台,应急药品器材配送平台的建立,将使军地药材供应走上正规化,统一规范,对于特需药材军队要建立特需药材储备平台,做到随时快速保证军地供应.( 5) 重建医疗机构能力: 反空袭战过后,为加强战后重建医疗机构能力的建设,军队医疗机构要迅速实现由战时向平时的转变,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面收治伤病员,并派出心理医疗队,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于各项医疗费用,可考虑全额免费,待城市稳定后再跟上级机关审核结算,以保证战后城市居民的安全稳定.( 6) 核生化新概念武器防治能力的建设: 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城市反空袭战的卫勤保障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牵头,组织各类专家对诸如激光武器伤、微波波速武器伤、次声波武器伤、中子弹引起的中子和丙种射线复合伤及冲击波伤等新的损伤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卫勤保障准备的层次和质量.

  高科技条件下的城市空袭战卫勤保障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平时充分准备,军民融合组织好各项应急预案演练,明确职责,逐步提高军民反空袭战的组织指挥和协同能力,充分利用好地方医疗网络、防空应急体系,以及发挥部队在各项军事任务中积累下来的经验、部队远程会诊系统资源以及在"三防"医学救援方面的优势,军地资源整合,系统分配任务和救治范围,才能在城市反空袭战中最大限度地救治尽可能多的伤病员,提高整个城市的生存能力和后续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1] 钱利. 城市反空袭作战卫勤保障探讨[J].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25( 4) : 350-352.

  [2] 张朴,兰青.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城市反空袭作战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J]. 西南国防医药,2013,23( 1) : 75-78.

  [3] 鲍风清,何旺晟,郝敏哲. 城市防空作战航卫保障探讨[J]. 航空军医,2005,33( 6) : 256-258.

  [4] 潘新荣. 首府城市反空袭作战卫勤保障探讨[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1,15( 1) : 71-73.

【来源:思玛特SMTRU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思玛特SMTRU的观点,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本文来源地址:http://www.smtru.com/jsjx/0QT254H019.html


上一篇:以OODA理论分析战斗机作战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下一篇:实行装备市场准入“四证合一”制度的思考


相关论文推荐:

云计算在军事情报融合中的运用的意义与方案 分析陆军飞航武器在城市作战中技术特点
以色列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政策措施 俄罗斯全面推进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的措施
英国构建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的制度机制 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下的战斗力提升
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促进战斗力建设 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综合体系的建设
论述信息融合在现代海战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战略视野下军民融合深化发展问题与思考